目录

[TOC]

第六讲 数学教学设计

〇、开场白

曾经有一位参加教学大赛的同学,在看过往年的获奖视频后,她说这些获奖选手像是在演讲和表演。但是我觉得与其说教师像演员,倒不如说教师更像导演——最核心的事情并不在于怎么呈现,而在于怎么设计——这就是这一讲的内容:数学教学设计,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学论这门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。

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教学设计呢?请看下面三个教学案例,它们都是关于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的,我们看一下它们的孰优孰劣:

从这一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:同样的教学内容,在不同的教学设计下,其教学效果是不同的。所以说,数学教学不是照本宣科,不是“走套路”,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!数学教学需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进行深刻思考!所以我们说数学教学设计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。

本讲讲授六项内容,即:


##一、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

我们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是五句话:

我们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,首先要进行一些前期工作。


##二、数学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

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,你通常会在学期开始之前拿到本学期的教材,也会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的范围。此时,你应该着手开展数学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了。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:

关于课程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,我们已经反复讲到了。下面我们重点看后面三个部分。

2.1 整体分析教材

由于教材编写者有自己的编写意图,所以即使是在同样的课程标准下,不同的教材在内容选择、呈现顺序和表达形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。在任何一种教材的使用过程中,都要求任课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,进行教学设计的加工。要想对教材做好整体上的分析研究,应该进行如下三个层次的工作。

(一)通览教材

作为大学数学系的本科毕业生,你对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会存在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。因此第一遍阅读教材不必太拘泥于细节,而应该通览一遍教材。从而对教材有一个全局和整体上的把握,能够体会其整体性和系统性,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目的要求,初步感知教材的整体内容、深度和广度。也能够了解教材重难点的分布(此处的重难点是相对于整个教材而言的),区分教学内容的层次要求

(二)分析结构

在第一遍通览教材的基础上,应该再对教材进行第二遍阅读。第二遍阅读的目的在于分析其结构。这里既要分析其知识结构,也要分析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。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1(2004版)第二章“基本初等函数(I)”为例,其知识点结构如图(见课件)。这里展示出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函数的思想,包括单调性和反函数关系。再以初中平面几何所学的三角形为例,其知识结构如图(见课件)。这里涉及到的思想有:化归思想、分类讨论思想、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想、数形结合的思想等。

(三)分析价值

在前两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,还需要阅读第三遍教材,这一遍你应该分析出教材所体现出的数学价值。这包括智力价值、应用价值和思想价值。

以二次函数为例:在智力价值方面,它与中学数学的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联系,体现了函数思想、方程思想、化归思想、数形结合思想,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;在应用价值方面,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;在思想价值方面,由于它与初、高中数学的多个知识点、多种数学思想有密切联系,有益于使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观念,而二次函数典型的最值性与现实生活中很多“过犹不及”的现象相联系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。

2.3 了解学生状况

现在你已经从整理上把握教材了,接下来应该从整体上了解你的学生了,你需要了解如下内容:

在前提下,最好能掌握学生个体的基本情况,包括

请大家思考一下,如果你是中小学教师,你会有哪些方法调查学生情况?向其他教师咨询、查阅过往考试情况、家访等。

2.2 调整教学内容

在整体上分析和把握教材并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,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调整。虽然教材是教学的依据,但是在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,不必过分拘泥于教材。

之所以有时候需要调整,是因为:一、不同地区、不同学校、不同班级具体情况不同;二、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同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第一页举了三个例子:(1)天气,(2)农作物产量,(3)收支情况记录表。但是很难想象有几个城市里的七年级学生会关注农作物产量,也很难想象有几个七年级学生会有记账的习惯。所以对这一页教材,教师可以根据本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
调整方式包括:节内调整、章内调整和跨章调整。

另外,在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时应该注意:(1)内容调整以课标和课本为依据;(2)服务于教师本人的教学设计;(3)不易过度调整。

2.3 制定教学计划

现在你可以制定你的教学计划了,具体包括

(一)学期教学计划

作为教师,你在接受教学任务后,需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,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,制定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,一般由个人草拟,然后报请教研组组长审核批准

学期教学计划,一般要简述学期教学目标、学生情况和可能采用的教学工具手段,然后列出教学进度(见课件)。需要注意的是:学期教学计划跨越的时间太长,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适当调整

(二)单元教学计划

单元教学计划是学期教学计划的具体化,包括:单元教学内容分析、学时划分、课型安排。


##三、数学教学的设计工作

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,你就要开始针对每个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工作。最终,这项工作将形成文字形式,称为课时教学设计方案,俗称教案。具体到你进行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,需要如下步骤:

其中,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,我们之前已经讲过,这里不再赘言。

3.1 分析课时教学任务

由于你在准备阶段已经阅读了三遍教材,这一次相当于第四次阅读教材。与前三次不同的是,这次是在教学计划已经制定,教材结构已经掌握的前提下,对单独一个课时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精加工。

(一) 要素分析

  1. 情境材料:即供引入概念和原理所用的数量、图形、实际问题等
  2. 概念:包括概念的名称符号定义例子属性等。例如:

(二)重难点分析

  1. 教学重点
  2. 教学难点,即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。
  3. 关键点:起决定作用的内容,如果学生掌握了关键点,那么其余的内容就很容易掌握,教学的突破口

(三)选择习题

选择习题时,应该做好五件事:

  1. 明确习题的目的要求
  2. 明确习题的重难点
  3. 衡量习题的数量
  4. 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
  5. 根据需要,自编、改编或选编一些补充习题。例:求$f(x)=\sqrt{(x+2)^2+1}+\sqrt{(x-2)^2+9}$的最小值,改编自平面几何中的轴对称相关习题。

3.2 分析学情

在准备工作阶段,你已经了解了学生的整体状况。在此基础上,你应该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,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,这就是学情分析,重点分析学生学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。这包括两个方面:

在学期进行中,要了解学情,除了前面提到的方法,可以采取的方法还有: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分析试卷个别谈话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。

3.3 确定教学目标

###3.4 组织教学内容

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,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,结合已经准备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例题习题,你现在可以开始着手组织教学内容了。组织教学内容就是要做到:

时最重要的是如何突出重点、突破难点。

(一)如何突出重点

(二)如何突破难点

3.5 确定教学策略

确定教学策略,就是要依据==课标理念==、==教学原则==,和已经准备好、分析好的==教学目标==、==教学内容==、==学情==和==课型分布==,来确定课时的==教学策略==和==教学结构==。

3.6 编制教学设计方案

教案通常有详案和简案之别

教案的具体形式各不一样(此处有PPT展示和Word展示)


##四、数学课的说课

你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,已经完成了备课和撰写教案的工作,接下来你需要进行试讲。试讲通常在教学组内部进行,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把四十五分钟的课从头到尾讲一遍。这时我们就需要说课,也就是你把你设计好的课讲什么怎么讲给大家说说。

(一)什么是说课

数学课的说课是指:

说课的类型

说课时间长度一般为15~20分钟。

说课所使用的手段包括:板书、胶片展示、多媒体演示等。

检查性、研究性说课后有评议,它的目的在于:讨论该说课,并提出意见。

(二)说课的内容

说课的内容:

【思考与讨论】说课和备课有什么区别?说课稿和教案有什么区别?


##五、课后教学反思

当你完成备课,也在教学组集体讨论的你的教学设计后,就到了你实际登台讲课的时候,在你讲完课以后,你自己也可能发现一些问题,这就需要教学反思

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:

确定教学反思的内容